三十年堅持,只用純米和水做的「黃記粄條」

採訪撰文 :鍾宛宸


乾煎,讓粄條稍微膨起來,吃一口米食的原味!

位於竹東市場旁的「黃記粄條」,每天製作成分只有米跟水的純米粄條。米是從彰化和美、西螺來的,一年半以上的老在來米。老闆娘張純瑩說,「做傳統的客家米食,米是用台灣的,可以幫到台灣的農民。台灣種出來的米甜度和香度就不一樣」,老闆娘會跟客人說,把粄條乾煎,讓粄條像麻糬一樣有點膨起來,不要加醬料吃原味。吃過黃記粄條的人,就算吃得再飽,不到兩個小時就又肚子餓。他們家的小孩,可以一整天都在煮粄條吃。這是在來米的特性。

在老闆黃遠進的堅持下,粄條三十年來沒有任何添加物。粄條做好用布包著透氣,沒辦法直接真空包裝,只能在客人來買的時候裝袋。因為粄條還在呼吸,水氣還在一直冒出來,封住反而壞得更快。老闆很歡迎大家帶自己的紗布來包,直接帶回去放冰箱,可以儲存更久。

許多消費者的慣性思考認為,粄條會變硬就是不新鮮。但他們沒想到的是,米食失去水分,只要用水氣就可還原,就像冷的飯再蒸過口感就可以回復。來竹東玩的遊客會覺得出去玩一兩天,帶的東西怎麼可以壞掉,就會寧可買不會壞的。

讓消費者認識,對生產者來說才會比較輕鬆

有些人來看粄條製程會說,「怎麼沒戴手套?」基於衛生考量,工作前員工當然都會把手洗乾淨,再去折粄條。老闆娘張純瑩表示「如果戴手套折粄條,沒辦法感受當天粄條的濕度需不需要調整,這是技術上的考量啊。」

研發粄條新吃法,顛覆對傳統米食的想像

黃記粄條常研發粄條新吃法,例如,酸菜炒過之後,把粄條切成四等份,包進酸菜就可以當即食品,很方便。他們希望推廣讓消費者回家自己動手做。另外還有粄條蛋餅,用粄條取代常見的粉皮,吃起來更清爽。有些阿嬤會特地來買,做粄條蛋餅給孫子吃。

全家一起,市集是對話的好場域

同樣位在竹東的阿金姐說,在市集看到黃記家的小孩一直吃粄條,她感覺到,連自己家人都敢吃,代表這個東西是可以吃的。

在市集,消費者來參訪的時候,黃記家的小孩會去告訴消費者粄條的特色。小孩跟消費者解說,消費者反而會更認真聽,會覺得小孩怎麼可以說的那麼好,一定是在家有參與,代表你們家是真材實料。

只有生產者說得出的小故事

外面學校的餐飲科,考的丙級證照,裡面有一個項目是炒粄條。學校老師會教說粄條要先洗過。老闆娘的姪女,從小跟著跑綠市集,知道黃記粄條的每一個製作過程,她就問老師粄條為什麼要洗過,老師說你沒有聞到那個味道(藥水味),不洗過你敢吃嗎。結果她回說「我阿姨家的粄條不是這樣啊,切好就直接煮了,為什麼要洗過?」老師被她問到啞口無言。

老闆娘張純瑩慎重地說,「米食類不能加防腐劑,連一點點都不能接受。即使不講別人也不知道,那可是要吃進肚子的東西啊。」

「當初的堅持有被消費者肯定,我覺得就可以了。」

老闆娘加入黃記二十七年到現在,工作的心酸講不完。在招呼七八位買粄條的消費者穿插之間,足足分享了一個半小時一路走來的心情。會覺得「當初的堅持,是被消費者肯定的」這樣的回饋對老闆娘來說其實就可以了。

黃記粄條(新竹縣竹東鎮)
米米加工:一年半老在來米做的「純米粄條」
主要產品:純米粄條、黑糖粄條